教育新闻

美,音乐教材的首要追求

更新时间:2012-06-19 09:14:52

    摘要:音乐教育是学校美育实施的最主要途径,音乐教材是音乐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和载体,只有美的音乐教材,才能真正体现音乐课程的美育性质和审美价值,也才能在教学中渗透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课程基本理念。音乐教材的美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作品内容美、体例结构美、创造空间美、视觉装帧美。

关键词:美育、音乐教育、教材、美的追求

 一

    无论哪门课程的教材建设,教材编写者首先必须明确两点:第一,整个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以及各门具体课程的性质、价值与基本理念是什么;第二,课程教材如何实现课程改革目标、体现课程性质与价值、渗透课程基本理念。音乐教材的建设也不例外。

    2001年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目标”第一条就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可以认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

    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欣喜地看到: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正式将美育列入党的教育方针,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应有地位;2001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又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特别强调了加强美育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美育地位的确立与人们对美育作用认识的提高,为当前进行的课程改革拓宽了视野、注入了活力。学校美育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进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何渗透美育思想,美育在课程改革中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个问题已经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应该说,美育在课程改革中是大有可为的,无论是哪个学科,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方法、教材编排等都应该追求美,真正做到让美的内容陶冶学生情操、启迪智慧;让美的方法吸引学生参与、激发求知欲望;让美的教材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学校教育的各门课程,都具有自身独特的性质、价值与基本理念,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一大目标下,承担着各自不同的任务。作为美的高度提炼与集中,作为美育的最主要实施途径,包括音乐在内的艺术与艺术教育,首当其冲主要承担着学校美育的任务。也正因为这样,《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对音乐课程的性质、价值与基本理念做出了如下明确的阐述:“音乐课程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音乐课程的首要价值是“审美体验价值”,这一价值统领着其他方面的价值,其他价值的实现以审美价值的实现为前提;音乐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一条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并指出这一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我们认为,“课程标准”对于音乐课程所做出的上述定位,符合音乐课程的本质特点和基础音乐教育规律。

    由此,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音乐教育工作者肩负着“以美育人”这一独特而崇高的使命,音乐课程正是通过实施美育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

    那么,实施美育,实现课程改革目标,体现课程性质与价值,教材建设应该并且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我们知道,在学校教育中,美育的实施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在学校教育全过程中渗透美育。学校教育全过程包括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等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但其中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教材,可以说,课堂教学渗透美,美的教材是前提。因此,教材美是美育渗透学校教育全过程的重要前提条件。我们在这里所指的教材美不仅仅是就艺术类教材而言,同样包括其他课程的教材,从这个角度看,追求美的境界应该成为各门课程教材编写的一种共同理念。第二,通过艺术教育实施美育。音乐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最主要内容,是学校美育实施的最主要途径,而音乐教材又是音乐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和载体,很显然,只有为师生提供美的音乐教材,才能实现音乐教育的美育目标。具体说,只有具备了美的音乐教材,音乐教育才可能实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课程改革总目标,也才可能真正体现音乐课程的美育性质和审美价值,也才可能在教学中渗透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课程基本理念。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美,应该成为音乐教材的首要追求”,而且这也应该成为包括音乐教材在内的所有艺术课程教材的一种全新编写理念。这一理念,既是对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也是对音乐课程标准新理念的具体实施。

    长期以来,由于对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存在认识上的偏差,特别是对音乐教育的审美本质认识不足,致使传统音乐教材并没有真正用美来武装自己,从教材内容到教材体例结构,再到教材的视觉效果,都缺少美的因素。试想,本是用来向学生传授美、为学生创造美、使学生体验美、让学生享受美的音乐教材,其本身如果不美,又怎么能让学生喜欢。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在音乐教育中会普遍出现“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这可是一个令音乐教育工作者困惑和尴尬的一件事情,究其根源,音乐教材缺少美的意蕴,未能达到美的境界,恐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传统音乐教材缺少美,概括起来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片面强调音乐所具有的政治思想内涵,而忽视了音乐本身的艺术美;片面强调孤立的音乐知识技能,而忽视了整体的音乐作品美;片面强调理性化的音乐教学内容,而忽视了感性化的音乐生活美;片面强调音乐内容体系的完整性,而忽视了音乐的创造空间美;片面强调文本教材的开发,而忽视了音乐教材的产品结构美。如此种种问题,势必导致了音乐教材特质与作用的丧失,也势必导致了师生对音乐教材的失望。由此可见,音乐教材编写理念的更新,音乐教材美的意蕴的回归,既是音乐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音乐教材编写的唯一出路。

    音乐教材的编写如何贯穿追求美的境界这一全新理念,或者说,音乐教材的美具体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这是音乐教材编写者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下面,我们将对这个问题进行初步阐述。

    我们认为,音乐教材的美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作品内容美、体例结构美、创造空间美、视觉装帧美。

1.作品内容美。

    由于传统的音乐教育观念强调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知识技能传授,因而传统教材所选择的音乐作品是服从服务于传授基本乐理知识与技能的需要的,这就使得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音乐作品的选择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音乐作品本身的美的标准不得不被搁置起来。而新的音乐课程基本理念强调以审美为核心,强调在音乐欣赏、表现、创造实践中学习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这样,为学生提供欣赏、表现、创造对象的音乐作品,就能够直接成为教材编写者的选择对象,而与之相关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则隐含于音乐作品之中。在这种条件下,音乐作品的美很自然就进入了编写者的视野,并成为了教材内容选择的一个主要取舍标准。

    音乐教材所选择的作品内容必须是美的,因为,只有美的内容,才能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才能唤起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作品内容美,具体说主要体现在艺术精品美、思想内涵美、现实生活美这三个方面。

    艺术精品,经受了历史的锤炼或得到的人们的公认,真正的艺术精品必然是美的化身,因此,音乐课程不能离开艺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迷人的乐器——萨克斯
下一篇:发声的基本原理

本站新闻部分从网络搜集,如果文章内容或部分内容涉及或侵犯您的相关权利,请来信或来电联系管理员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