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戏曲欣赏》教案

《戏曲欣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常识,包括起源、发展脉络、剧种分类、主要特征等,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1. 通过欣赏经典戏曲剧目片段,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审美感知能力,让学生能够体会戏曲独特的艺术魅力,如唱腔、念白、做功、武打、服饰、化妆等方面的美感。
  1. 激发学生对传统戏曲艺术的兴趣和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掌握戏曲的基本常识,如戏曲的 “四功五法”、主要剧种(京剧、越剧、黄梅戏、豫剧等)的特点。
  • 学会欣赏戏曲的方法,能从唱腔、表演、剧情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品味,感受戏曲的独特魅力。
  1. 教学难点
  • 让学生理解戏曲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体会其独特的审美意境,尤其是对于一些较为抽象、含蓄的表演手法和文化符号的解读。
  • 引导学生克服对戏曲的陌生感和距离感,从现代的审美视角出发,真正喜欢上戏曲艺术,并培养其自主欣赏戏曲的能力和习惯。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法、讨论法、演示法、实践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1. 播放一段现代流行音乐与一段戏曲经典唱段(如京剧《贵妃醉酒》选段)的音频片段,让学生对比聆听,分享感受,引出戏曲话题。
  1. 提问学生对戏曲的已有印象和了解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戏曲知识讲解(10 分钟)

  1. 运用 PPT 展示戏曲的起源、发展历程,简单介绍戏曲从原始歌舞到宋元杂剧、明清传奇,再到现代各剧种百花齐放的大致脉络。
  1. 重点讲解戏曲的 “四功五法”:
  • “四功”:唱(唱腔)、念(念白)、做(身段动作)、打(武打动作),结合图片和视频片段分别展示不同剧种的 “四功” 特点,如京剧的老生醇厚激昂的唱腔、越剧温婉细腻的念白、黄梅戏活泼灵动的做功、豫剧刚健豪放的武打场面等。
  • “五法”:手(手势)、眼(眼神)、身(身段)、法(表演规范)、步(台步),邀请一位同学上台模仿简单的戏曲手势和台步,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和纠正,让学生直观感受戏曲表演的规范性和独特性。

(三)剧种特点介绍(10 分钟)

  1. 选取京剧、越剧、黄梅戏、豫剧四个具有代表性的剧种,分别介绍其起源地、流行区域、主要唱腔特点、代表剧目和著名演员等方面的知识:
  • 京剧:被称为 “国粹”,起源于北京,融合了多种地方戏曲的精华,以西皮、二黄为主要唱腔,代表剧目有《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等,著名演员有梅兰芳、程砚秋等。播放京剧《霸王别姬》中虞姬舞剑的片段,让学生感受京剧华丽大气的表演风格和精湛的武打技艺。
  • 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长于抒情,以尺调、弦下调为主要唱腔,代表剧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等,著名演员有袁雪芬、王文娟等。播放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 “十八相送” 的片段,让学生体会越剧的柔美婉约和细腻情感表达。
  •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代表剧目有《天仙配》《女驸马》等,著名演员有严凤英、王少舫等。播放黄梅戏《天仙配》中 “夫妻双双把家还” 的片段,让学生感受黄梅戏清新自然、贴近生活的艺术特色。
  • 豫剧:起源于河南,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代表剧目有《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等,著名演员有常香玉等。播放豫剧《花木兰》中 “谁说女子不如男” 的片段,让学生领略豫剧刚健豪迈、富有激情的风格特点。

(四)经典剧目片段欣赏与分析(10 分钟)

  1. 完整播放京剧《贵妃醉酒》选段视频,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该剧目的艺术魅力,包括剧情氛围、角色表演、舞台布景、音乐伴奏等方面。
  1. 再次播放视频,分段暂停,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欣赏和分析:
  • 唱腔:体会梅兰芳先生独特的梅派唱腔特点,如音色圆润、旋律优美、婉转细腻,如何通过唱腔表达杨贵妃的内心情感(从喜悦到失落、哀怨的情绪变化)。
  • 做功:观察杨贵妃的手势、眼神、身段动作(如卧鱼、嗅花、醉步等),分析这些动作是如何展现人物的身份、性格和情感状态,以及其表演的细腻、精准和优美之处。
  • 服饰与化妆:介绍杨贵妃华丽的服饰(凤冠、霞帔、蟒袍等)和精美的妆容(贴片、花钿、口红等)所体现的唐代宫廷审美风格和人物的高贵身份,让学生理解戏曲服饰和化妆在塑造角色形象方面的重要作用。

(五)小组讨论与交流(8 分钟)

  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 在欣赏了《贵妃醉酒》选段后,你对戏曲的艺术魅力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感受?
  • 与现代影视作品相比,戏曲在表现形式和艺术特色上有哪些独特之处?
  • 你认为戏曲在当代社会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应该如何传承和发展戏曲艺术?
  1.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戏曲艺术的价值和发展前景。

(六)戏曲表演体验(5 分钟)

  1. 教师简单教授学生几个基本的戏曲身段动作(如云手、圆场步、兰花指等)和简单的唱腔旋律(如京剧《苏三起解》中的 “苏三离了洪洞县” 一句),让学生跟随模仿练习。
  1. 邀请几位同学上台展示所学的戏曲表演片段,其他同学进行观看和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让学生亲身感受戏曲表演的乐趣,增强对戏曲艺术的体验和理解。

(七)课堂总结(2 分钟)

  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戏曲的基本知识、主要剧种特点、欣赏方法以及戏曲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强调戏曲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的重要地位和传承意义。
  1.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欣赏更多的戏曲剧目,了解更多的戏曲知识,积极参与戏曲文化的传承和推广活动,让戏曲艺术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五、教学资源

  1. 多媒体教学设备,包括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1. 制作精美的教学 PPT,包含戏曲相关的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资料。
  1. 戏曲服装、道具若干(如扇子、手帕、马鞭等),用于学生的表演体验环节。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和接受程度,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对于学生较难理解的戏曲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部分,可以通过更多生动形象的案例、故事和互动活动进行讲解和引导,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戏曲的魅力。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戏曲知识,欣赏戏曲作品,为传承和弘扬戏曲文化奠定基础。

关键词:郑州舞蹈中专学校郑州市戏曲学校郑州音乐中专学校 河南艺术学校3+2大专河南豫剧中专学校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搜集或网友推荐,仅限于个人学习交流参考,无商业用途,如有不妥或侵权,请联系删除!